長期跑運輸的人都知道,發車階段對安全行車是很重要的,要“一看二查三啟動”。看,主要包括看停車周圍有無障礙物;停車位置的地面有無可疑的油漬、水漬;輪胎氣壓是否充足。胎壓是影響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因為汽車在行駛中,輪胎會發生壓縮及膨脹,即所謂的輪胎變形,特別在輪胎氣壓較低、車速較高時,這種現象更加明顯,而此時的輪胎內部溫度異常高,可能產生橡膠層與覆蓋層分離,或外胎面橡膠破碎飛散等現象而引起爆胎,引發車輛事故。因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胎壓需保證在廠商標準的規定值。胎壓適當與否對燃油經濟性的影響也很大。胎壓不當會增加輪胎的滾動阻力,從而增加油耗。 發車階段的第二步也需在啟動發動機前完成。主要包括:檢查發動機機油和冷卻水。出車前的檢查尤其重要。司機啟動前應抽出機油尺查看機油液面位置是否正常,同時也不要忘記查看一下冷卻水、制動液以及電瓶液,此類液體的儲液罐大多呈透明狀,一目了然。將啟動鑰匙轉到開的位置(并不是啟動發動機),查看儀表板的顯示是否正常。再依次開啟小燈、大燈、霧燈、轉向燈、故障燈、倒檔燈、剎車燈和駐車燈等進行燈的檢查。檢查所有的警示信號包括喇叭及報警信號。最后一步當然就是啟動了,也就是在前兩項都正常的情況下轉動鑰匙啟動發動機,每次啟動時間不要超過十秒,連續啟動時間間隔不短于2分鐘。冷啟動時,踩油門要輕緩漸進,切忌一起動就立即加大油門,因為冷啟動時曲軸轉速瞬間急升,此時機油來不及輸送到軸瓦位置,容易造成軸瓦損傷。 第二招:人車配合最關鍵 行車階段兩方面,車和司機都關鍵。行車過程中的人車配合很關鍵。首先駕駛員要有合理的坐姿。通常座椅高度應調整到駕駛者的視線不會被方向盤擋住,并可以清楚地看見所有的重要儀表及街道標志。在調整好座椅的高度后,還要調整座椅的前后位置。首先應將臀部盡量向后靠,以頂到座墊及椅背之間最好。然后注意一下手、腳的位置,把左右手分別放在方向盤9和3點鐘的位置,此時不可以讓自己的背部離開椅背,如果離開的話,表示你坐得太靠后,必須把座椅往前挪。而從人機工程學來講,座椅背與椅座呈120度是最舒適的。另外兩手要略微彎曲,這樣才能靈活的操控方向盤。另外,左右腳的位置除了要將踏板踩到底,還必須能使腿保持彎曲。如果你踩踏板到底時,兩腿是伸直的情況,一定要把座椅拉前一點。還有,大家不要讓膝蓋頂在轉向柱上,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使腳的動作受到影響,使反應不及時。 在夜間開車時要注意兩點,燈光不全不能上路,燈光是夜間行車安全的生命保障絕不能有半點馬虎。尤其是前照燈、后尾燈、轉向燈和制動燈出故障時,上路行車是非常危險的。夜間開車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困”字,疲勞駕駛是駕車的一項大忌,技術再好也會因一時困怠而鑄成大錯。因此禁止強打精神、勉強上路。 在隧道中行車時不管照明有多亮,一定要開啟大燈開車,這不只是讓司機看清路面,同時也讓后方車輛能準確地辨別車輛的位置。如果對隧道路線并不熟悉,那么,切記放慢速度,仔細看清地上的標線和反光標志,跟著前車的尾燈走,以免走到對方車道,發生危險。過水深的地方后,要特別注意剎車可能因為沾了水而導致制動系統在短時間內出現剎車力下降的情況。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駛的原則是讓速不讓道,讓道必遭殃。對方車要超車或是搶道的時候,應該減低車速讓其先行通過。此時,請記住不能打方向盤而讓道。否則容易和另一道的車發生撞擊。 第三招:安全意識記心間 駕駛員的主觀意識是保證行車安全的必要條件。駕駛員應該居安思危,避免麻痹行車帶來的災禍。同時養足精神,切忌疲勞駕駛。在國外,法規規定駕駛員全天駕駛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連續駕駛不得超過4小時。有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反而會有不太好的習慣,如反手打方向盤,長時間踩離合器,手不離擋把,高速行車等等,這些做法表面看似乎無太大影響,但往往是此類掉以輕心的行為引發交通意外。 提高警惕,警鐘長鳴。卡車作為高速公路上最多的車型,安全問題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在大的物流公司都有定期的安全學習和事故分析,事故發生率相對較小。散戶則更多的靠師傅的言傳身教和自身體會感悟,事故發生率要大一些。因此,卡車駕駛安全的普及和教育非常重要,是刻不容緩的。 |